【美江星月:欢迎您!】
今人读古书,最大的障碍莫过于古代汉语,也就是文言。虽然难懂,但那是现代汉语的前身,只研究今天的汉语,是割裂了它的历史性。一个字的历史演变、一个词的意义变迁,只有放在历史长河中才能深切领悟。比如,今天的“妻子”一词只指男性配偶,古时是指妻子和儿女。不知道的话,《桃花源记》里“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”就会理解错。
另外,古汉语的措辞一般都很精炼,我们今天常用的自相矛盾、刻舟求剑、守株待兔等成语,在古书里传播了千年之久。古人行文的逻辑也富有特色,比如未曾说理先讲故事,这就深谙传播规律和说服技巧。
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古籍就是现代汉语表达的源头活水。所以,若能把各历史时期的古书原典读明白了,中文的阅读水平、表达能力肯定就上去了。
这还只是应用层面,读古书的更深远意义在于体察领悟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。没有古书,就没有中华文化的基础。一代代中国士人写书、校书、读书、教书,把历史上的事件记录下来,把对世界的观察总结下来,把对人生的感悟铭刻下来。可以说,古书中蕴藏着过去几千年中国人集体智慧的结晶。 ——— 美江星月